2012年工作报告-山东省肉类食品行业发展20年回顾与展望
山东省肉类食品行业发展20年回顾与展望
山东省肉类协会会长 宋文模
山东省肉类协会成立于1992年8月,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国有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大环境下,经山东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的。二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进取和不懈努力下,我省肉类加工产业实现了快速跨越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十年间,是我省肉类工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黄金时期,规模以上肉类食品企业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绩。这十年,一个具有贯穿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产业链条,具有特色、新型的肉类工业业态已经基本形成;这十年,肉类加工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发展,实现了资产总额、肉类总产量翻两翻,销售收入翻三翻,取得了骄人业绩;这十年,具有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与设备,在技术装备和肉品质量安全方面取得快速提升;这十年,我省肉类食品工业影响力大大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声名远播。总之,这十年是确立山东省畜、禽肉类加工产业在全国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的十年。
一、山东省肉类食品行业20年发展变化
(一)所有制重大变化。我省肉类食品产销管理体制改革与全国同步,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自1985到1992年期间,国家取消生猪派购政策,实行多渠道流通,我省有省、市、县三级国有食品公司,有10个省属大型肉联厂和110个县、市肉联厂(冷藏厂),这些全为国有企业,约占95%以上。当时民营企业才刚刚开始起步,所占比重很低;第二次是1992年全面放开生猪购销价格,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的时期。主要变化:一是肉类食品由国有食品公司统一经营变为多渠道经营;二是省、市、县三级食品公司由承担行业管理职能开始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以行业条条为主的纵向管理转变为开放式,多元化的横向经济联系,打破了企业间、地区间封闭状态;三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1992年省肉类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山东肉类食品产销开始转入市场经济轨道。在1992年-2002年10年间,一批国有企业通过不断改制、兼并、破产、重组成新型经济体;另由集体、股份、外资、个体等多种经济类型的民营企业速猛发展,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畜、禽屠宰加工行业。经过2002年-2012年近十年的深化改制,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是新型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仅有少数企业固定资产为国有资产,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投资规模和生产经营快速扩大。据资料显示,1992年以前肉类食品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约计26亿元,全省县级以上肉联厂、冷藏厂固定资产投入平均每年投入总计为五、六千万元。2009年至2011年规模企业固定资产每年投入约计100亿元;2011年底规模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860多亿元,比1992年前增长33倍。资料显示,在生猪开放经营的初期,我省肉类总产量和猪肉、牛羊肉、禽肉及熟肉制品生产量十分低,年产量几十万吨,销售收入不到二十亿元;到2011年底,我省肉类食品规模企业肉类总产量达到1200多万吨,肉类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218亿元。
(三)产业调整与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效果。1992年以前,我省肉类产品主要以猪肉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5%,其次为禽肉、牛肉、羊肉、肉制品、兔肉等产品。20年来,生猪与家禽产业和产品品种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家禽屠宰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名列全国之首并最有突出优势的产业,猪肉、禽肉、牛、羊肉等产品结构由1992年的95:2:1:0.5:1:0.5到2011年改变为:31:64:2.5:1.5:1。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大幅提高,这是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的突出表现。
(四)肉类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装备加快提升。1992年我省肉类加工正处于“规模化生产低、工业化比重低和技术装备水平低”的“三低”时期,生猪规模化、机械化屠宰量还不到总屠宰量的7%,90%以上是由小型屠宰场点屠宰。90年代中后期,金锣、得利斯、龙大、喜旺等一批企业,开始生产冷却分割肉、研发生产低温肉制品及各种中、西式肉制品,并在近十年中得到快速发展和大幅提高,引领带动了规模企业向高端产品的发展。在肉类机械制造方面,我省青岛建华、济宁兴隆等一批畜禽屠宰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多年不断自主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屠宰、分割肉加工和肉制品加工整套的生产设备,不仅满足了企业升级改造、扩大规模的需求,有些设备达到国际水平,产品已出口到国外。近10年来我省许多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引进荷兰、丹麦、德国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和肉类机械设备达到2000套∕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了肉类工业科技进步和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肉类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1992年,随着多种经济成分和多渠道发展经营,肉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出现许多问题,病害肉、劣质肉、注水肉等上市流通十分突出。1985年-1995年,我省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经历了“三起”、“两落”反复、曲折的历程。199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 [1995]66号文件颁发了“山东省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法”后,生猪定点屠宰在全省范围逐步开展起来,特别是自1997年12月国务第238号令发布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及肉类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及商务流通主管部门领导下,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并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0多年来,国家及各级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保障肉类食品安全的措施,使肉类生产经营主体资质和行为逐步得到规范,生产经营条件和环境较前大有提高和改善。大多数规模以上的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实施并通过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或HACCP认证,有2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检测中心;各级主管部门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肉类产品从源头到终端跟踪监控,肉类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龙头企业的崛起与发展业绩。我省肉类食品企业一部分是由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改制、重组成为股份制企业和新型的民营企业。如:济南维尔康、诸城外贸、山东春雪、德州扒鸡、山东银宝等一批企业成功实现了体制转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在全省、全国影响力大,示范性强,贡献突出的大型龙头企业。另有:临沂金锣、得利斯、龙大集团、青岛正大、青岛万福、山东凤祥、青岛九联、山东新希望六和、中澳控股、烟台喜旺、青岛波尼亚、兖州绿源、山东仙坛、临沂太合等一大批民营大型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尤其是后十年来的快速跨越式发展和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本次评定的综合实力50强企业中,有25家获得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家获得省级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6件,获省著名商标27件;获中国名牌产品13个,获得省名牌产品32个;48家企业分别获得对外出口资质。这些企业是我省肉类食品行业的领军者,代表着山东肉类工业的综合实力,并影响、引领着肉类食品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七)培养行业人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肉类食品行业发展20年中,各有关大专院校在培养人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各相关领域中,积极合作与支持,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我省肉类加工企业培养出大批制冷技术、食品检验及各类相关专业人员。目前有许多人已成为行业中高层次技术专家,有些已发展成为民营企业家。近几年来,在国家支持下,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肉类行业冷链物流产业的体系建设、为肉类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与实施,从源头到终端的跟踪监控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之,20年来,我省肉类食品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和发展,为山东经济发展和肉类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协会主要工作回顾
多年来,协会工作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政策,紧紧围绕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会员企业和肉类食品行业发展提供服务。主要工作:一是坚持每年对肉类食品规模以上企业进行调查,汇总发布调查情况和有关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二是针对行业面临的问题,派员到企业调研或召开专业会议,反映行业诉求和听取基层意见,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面临的突出问题。三是开展行业排序,定期对企业综合实力进行评定。根据协会规定,每隔三年对肉类生产规模企业进行一次综合实力有关情况的评定,积极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四是参与“山东省名牌产品”评审和山东省“著名商标”推荐,积极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和申报著名商标工作。五是组织企业参与《鲜冻兔肉》、《肉丸》、《扒鸡》等一批国标、行标及地方标准的制定,参加了多项国标、行标的审定工作。六是组织肉类产业论坛、研讨会,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肉类食品产业生产、发展政策、食品质量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举办培训班,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七是创办《肉类食品》期刊,建立网络、编辑行业信息简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会员单位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八是配合省商务厅做好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参与《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的制定、编写《生猪屠宰加工》、《肉品检验》教材编写与技术人员培训,参加了对生猪屠宰场(点)调研和督导等工作。九是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凝聚力。多年来按照《社团章程》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协会职责,定期召开理事大会,努力做好为会员服务各项工作,不断地提高了协会的信誉度和凝聚力,会员单位不断增加,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除上述工作外,今年正逢山东省肉类协会成立20周年。我会首次开展对山东省肉类行业发展20年来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评选活动,评出了山东省肉类食品“行业发展20年功勋企业家”21名,“行业发展20年领军人物”25名,“行业发展20年科技创新优秀人物”13名,评定出“2012年山东省肉类食品行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生猪、家禽、牛、羊、兔及肉制品强势企业”及“行业发展20年突出贡献单位”、“突出贡献人物”;对以上评选出的模范人物和单位,现由本次大会进行表彰,作为全行业的典范和学习榜样。
另外为弘扬和展现肉类食品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和高雅的情趣,于今年八月组织举办了“山东省肉类食品行业职工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比赛活动”。协会已将评选获奖作品汇集印刷成册。
三、肉类食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肉类食品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后十年的发展,从行业整体水平上看,已逐步走向成熟,但与全国同行业一样,也存在着若干发展中的问题。
(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低、饲养方式落后,影响活畜、禽价格的稳定。由于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劳动力转移和动物疫病等诸多方面原因,大批农村散养户和小规模户加速退出养殖业,而近阶段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尚未迅速发展起来。因此,来自规模化养殖场的活畜、禽占屠宰总量的比重不到40%。据协会了解,除我省大型家禽屠宰企业的规模化养殖占屠宰量比重较高以外,生猪及牛、羊的规模化养殖占屠宰量的比重还较低。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的活畜禽资源供应不足、饲料粮价不断上涨、用工及生产成本增加等,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技术更新改造能力不足,影响肉类产品品种结构调整。由于过去屠宰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因素影响,企业在资金积累和技术更新改造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肉品结构调整困难,肉类品种形态单一、同质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企业生产的白条肉多、分割肉少,散售裸肉多、包装肉少,热鲜肉多、冷鲜肉少,这与发达国家肉、禽产品冷链流通100%的水平差距很大;另外,由于肉制品加工和畜、禽副产品加工能力不足,造成生鲜产品多,肉制品和深加工副产品少,畜禽原料未能充分加工、利用。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50%相比,在生产加工能力和关键技术上有较大差距。另外,畜、禽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还较低,畜禽毛、骨、血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
(三)业内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还有部分小规模、手工或半机械化落后的屠宰方式,短期内提升、改造困难大,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肉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与国家要求和市场消费需求不适应。
(四)企业管理与规模扩大不相适应。近几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快速提升,部分企业存在人才不足,管理粗放的问题,制约企业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去解决,为今后发展扫清障碍,把企业做大做强。
四 关于我省肉类食品产业发展前景
我省的肉类食品产业是最具发展力和成长型的产业。我们积累了20年的发展经验,有众多大型企业的示范、带动;有着国内、国外市场较高占有率和良好的信誉。今后几年中,山东肉类工业在国家《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按照中国肉类协会在本届大会上提出的“解决中国产业的发展问题,当前必须在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屠宰、品牌化经营、冷链化流通、一体化管理上有大的突破的要求”和省肉类协会五届三次大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努力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一)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理念和模式,逐步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建立稳固的环保型畜、禽原料生产基地,要节约、集约用地,实现我省肉类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按照有关要求,企业在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中,放在首要的是要建立活畜禽原料安全供给体系,大力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
(二)进一步延伸拉长产业链,把企业做大、做实、做强。肉类加工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养殖为基础,以生产加工为核心,不断向上游产业和冷链物流及终端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实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肉类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高肉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在技改、科研、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三)加快升级改造,增强竞争能力。企业要在今后的技改中,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向现代化、规模化、智能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方式。这方面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一是按照商务部对中、小生猪屠宰场、点的升级和改造要求,尽快实施屠宰企业标准化的改造与升级工程,推进工厂化、规模化屠宰;二是实施肉类工业科技创新工程,增强和提高肉类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大力实施肉类工业冷链物流建设工程,建立配套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品升级。今后肉类加工企业要在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猪肉产品要提高冷鲜肉及各种小包装的产品比重;进一步形成畜、禽生鲜肉以冷鲜分割肉、小包装为主的系列产品,进一步提高畜、禽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及技术含量较高产品比重,加快产品升级步伐,不断推出引领市场,适应消费的新产品。
(五)加快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随着肉类加工企业规模化改造、升级和快速发展,企业各类人才的需求将成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今后要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定向培养工作,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各类人才;另外,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要积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相关技术工种的培训、鉴定和比赛活动,从中选拔出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六)贯彻肉类加工行业“六个理念”精神,推进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前不久,在中国肉类协会召开的“2012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大会”上,李水龙会长提出了我国肉类行业的六个理念和行业精神。这六个理念是安全理念、创新理念、保供理念、品牌理念、环保理念和发展理念;行业精神是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各企业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把我们的行业精神和六个理念提升为企业文化,打造出企业特色,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坚信,我省的肉类加工行业,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未来发展道路一定会更加广阔,发展前景会更加光明,业绩会更加辉煌
我们肉类食品行业向来有优良的传统,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就是“天下食品是一家”。企业之间不分大小、不分新老、不分地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希望我们把这个好传统、好做法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齐心协力,共同为振兴我省肉类食品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