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食品安全表示有关食品安全的焦点却早已血肉模糊
“僵尸肉”新闻出来时,走私过期食品问题终于被舆论放置在重要位置。然而接下来的变化却因剧情跌宕反转而超出了原有新闻关注的走向,“新闻伦理”再次成为反转大旗,舆论开始关注记者PK的狗血剧情,肉类联盟表示有关食品安全的焦点却早已血肉模糊。
纵观近年来许多传播事件最终焦点都会被刻意模糊,而这种模糊过程往往在看似专业技术的讨论中进行。多方煞有介事地讨论行业内的准则规则,却刻意破坏事件的主旨。特别在舆论监督方面,有几种模糊声音尤其引人注目。要不就是刻意放大被监督方的苦情换取同情,要么就是给信息挑刺,怀疑监督动机甚至逆转舆论。
曾几何时,食品安全问题一直牵动公众神经。也因为公众关注,涉关食品安全的利益各方就压力倍增。无论是对管理方的问责压力,还是疮疤敏感症患者都渴望迅速模糊焦点,避免公众“过度”关注。
这同时是一个关注悖论,一方面有些人希望社会关注来督促解决治下的难题,一方面又担心过度关注会产生不可控的反应,延烧到自己。这种复杂的心理,促成了对于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在内的各种公共事件的复杂心理。
从已发现的各种冻肉来看,境外走私冻肉的市场规模在中国已经颇大,危害已经成局,有关舆论应当做的事是鼓励调查入境、分销的网络并予以摧毁,而不是因为“僵尸肉”三个字存在可能的夸大成分,就肆意模糊事件的本质。
如果控诉“僵尸肉”概念夸大,那我们更要担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建立长效的制度化机制,时时严苛,天天严苛,不给过期冻肉任何机会,更不要说什么“僵尸肉”。肉类食品安全表示如果公众不需要记住什么“僵尸肉”之类的称谓,那绝不是堵住监督的嘴,而是反躬自省,做好本分,履行制度,真抓实干。那样无需模糊焦点的各种舆论,就可以让“僵尸肉”或者什么肉变成全民都不会相信的谣言。